旗帜--企业家要冲破思维定势

我的日志

我们都见过美丽轻盈、翩翩起舞的蝴蝶,它最初只是一只很幼小的毛毛虫,在树上或地上匍匐着前进。不知历经了多少艰难困苦,逐渐地成长、壮大、成熟,接着便是奇迹的发生——毛毛虫的身体开始发生一系列变化,先是作茧,把自己变成一只蛹,再经过痛苦的挣扎和嬗变,直到有一天,它终于冲破了茧子的束缚,一飞冲天,成为一只轻巧美丽的蝴蝶,在阳光下翩翩起舞,呼吸到自由的空气。   海王正面临着这样一种嬗变。   我们的企业在一天天发展壮大,但有时候,我们的思维定式,行为方式,以及我们自己所设立的一些规则,已经开始把我们束缚住了。想要进一步发展,就要跳过这个坎,就必须经历过一次痛苦的嬗变,只有冲破了自己织下的这张网,才能变为一只美丽的蝴蝶。如果走不出这一步,不敢嬗变,不去摆脱自己已有的东西,一味固守,就永远成为不了一只蝴蝶,那将只是一只虫或者是一只蛹。 作为企业的各级管理干部,特别需用善于学习,善于否定自己、战胜自己的精神。时代在变,环境在变,竞争对手在变,只有摆脱思维定式的束缚,我们才能继续走在前面。   有这样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   有一天,有位城市青年在乡下看到有位老农把一头大水牛拴在一个小小木桩上。就走上前,对老农说:"大伯,它会跑掉的。"   老农呵呵一笑,语气十分肯定地说:"它不会跑掉的,从来都是这样的。"   这位城市青年有些迷惑,忍不住又问:"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么一个小小的木桩,牛只要稍稍用点力,不就拔出来了吗?"   这时,老农靠近了他,压低声音(好像怕牛听见似的):"小伙子,我告诉你,当这头牛还是小牛的时候,就给拴在这个木桩上了,刚开始,它不是那么老实呆着,有时撒野想从木桩上挣脱,但是,那时它的力气小,折腾了一阵子还是在原地打转,见没法子,它就蔫了。后来,它长大了,却再也没有心思跟这个木桩斗了。有一次,我拿着草料喂它,故意把草料放在它脖子伸不到的地方,我想它肯定会挣脱木桩去吃草的。可是,它没有,只是叫了两声,就站在原地望着草料了。你说有意思吗?"   这位城市青年顿悟。原来,约束这头牛的并不是那个小小的木桩。而是它早已习惯了的思维定势,围着小木桩转,是它生命的一部分,不能离开小木桩就是它必须遵循的生活规则。   现实生活中的企业,往往容易被一些习惯性的东西所困扰,而不能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能,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冲破思维定势,把自己束缚在一个原有的框子里。 在位时间越长,形成消极思维定势的速度越快   有人说成功的企业家多是"偏执狂"。英特尔的总裁格鲁夫曾经说过:"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这种偏执体现了企业家的自信和勇气。这种偏执可以说是"破晓前的坚持,由量变到质变的积聚"。因此,如果说挺过战略拐点是企业成长必须经过的死亡之谷的话,那么企业家的偏执正是渡过这种磨难的重要法宝。   还有另一种企业家的偏执。他们既是自己企业的大股东,又是企业的经营者,可以说他们是在为自己的利益而工作。在这种两权合一的情况下,对这些企业家来说应该是不存在激励问题的,他们应该具有最大的激励去为自己的决策和行为做出合理的价值判断,为企业选定正确的发展方向和路径。然而,某些企业家却并非如此,他们坚持错误、抵制变革,接受不了他人的意见,最终导致严重的决策错误。这里的关键原因不在于激励机制,而在于企业家的思维定势、僵硬的认知模式引起的另类"偏执"。   福特汽车的创始人亨利.福特作为一个农场主的儿子,从小对机械和制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长大以后迷上了汽车,并逐渐产生了一个梦想,那就是他要让所有的美国人都能够买得起汽车,并声称:"只要拥有一辆福特车,世上就没有你去不了的地方"。朴实的农夫意识也深深地在他身上打上了烙印,那就是:世界上只需要一种汽车——没有任何附加装置的黑色T型福特轿车;开豪华车是一种腐败。本着这些思维定势,福特努力寻找实现大规模生产和提高生产效率的方法。终于在进入汽车行业12年后,福特实现了梦想,创造出了流水线生产方式。他的流水线能够每分钟生产一辆车,并在五年后实现每十秒钟生产一辆车,同时也将轿车价格由原先的600——700美元降到300多美元。到1914年,福特公司的市场份额已由9.4%上升到48%,成为美国最大的汽车公司。其它汽车公司为了与之抗衡,不得不联合起来。通用汽车公司就是在这种状况下联合组建成的。   亨利.福特真正喜爱的不是汽车带来的利润,也不是汽车产品,而是现代大工业的那种高度组织、高度精密和高度专业化的生产过程。为了不断改进流水线,福特甚至长期不愿分红,把每一分钱都投进了流水线;还为了避免品种繁多所必然带来的高额库存费用,福特坚持只生产单一型号黑色的T型车。针对福特的成本和价格优势,联合组建起来的通用汽车公司在斯隆的领导下,在内部推行事业部变革和推进科学管理的同时,采用了多品牌多品种多色彩的产品特色化、个性化策略。   1924年,通用推出了液压刹车、自动排挡;1929年又推出了六缸发动机,而福特仍是四缸、手动T型车。面对通用的攻势,亨利.福特仍不相信还有比品种单一、大批量、精密分工、流水线生产更有效的生产方式。对于销售人员的警告,福特认为这些无非都是出于营销部门局部利益的危言耸听,并一再强调公司面临的唯一问题是供不应求。即使在后来面临的困境已经越来越明显的情况下,福特的应对措施就是降价。后来由于美国人的收入水平明显提高了,人们不再仅仅关注汽车的价格了,而开始追求多样化和舒适。此时,长期的降价策略已经使得福特利润率低下,并且继续降价的空间也很小了。福特汽车可以说眼睁睁地看着通用蚕食其市场份额。在此十分紧急的情况下,亨利.福特对那些及时调整策略、按顾客需求重新设计产品等合理化建议仍予以拒绝,哪怕这些建议来自忠诚于他的儿子。   许多出色的经理离开了福特,而留下来的人都是阿谀奉承之辈。福特也就更听不到不同意见了,且更亲近身边的几个亲信。当然,最终迫于外部市场的压力,亨利.福特批准了六缸发动机上马,但已比通用晚了7年;也批准了液压刹车上马,但晚了14年。到1946年,亨利.福特被迫退位时,福特公司早已从行业老大的地位跌落,且负债累累,要不是二战的大量军品订单,福特可能难逃倒闭厄运。   亨利.福特式的"偏执"是多么可怕!研究表明,任职时间长的企业家,在超过一定期限后,经验会变成一种消极因素,一种包袱,而且任职越长,越是容易相信自己行为模式的正确。正是在位时间长的企业家,其认知模式与环境要求错位的可能性最大,并且外部环境的动荡,又会加快企业家形成消极思维定势的速度。此外,随着任期延长,留下来的人越来越听话了,而企业家的信息来源也变得日趋同一,这也会造成企业家的思维僵化。   可怕的是没有奋斗精神   真正的竞技高手,在意的是自己内心对"卓越"所定义的标准,而不是"击败其他所有的人"。相对而言,与对手斗争很容易,但和自己斗争特别是和自己的思维定势斗争,则是非常枯燥非常辛苦的,更何况还得坚持。对海尔来说,成功都属于昨天,就像海滩上的脚印,一涨潮什么都不存在了。张瑞敏认为,作为企业家, "你很容易把你的成功变成你的思维定势,昨天的成功成为你今天的思维定势就挡住了明天的机会,不可能看到发展的机遇。所以怎么样不被自己的成功挡住眼,这个太重要了,我们自己提出的是不断战胜自我。"   而战胜自我,需要一种精神。海尔20年,奉献了自己的管理模式,一般企业都想借鉴海尔的若干方法以对自身有所提高;但是如果说它对中国的企业做过一点贡献的话,是带给了企业一种精神,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改革开放至今,有哪个企业发展最主要的制约是来自资金、设备或技术?这些问题都存在,但都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就是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more@]

«上一篇:创新之路   下一篇:祝贺您»

评论(0) 点击次数(2612)
评论(共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登陆后可发表评论,请先登录。